去医院治疗脱臼不需要多久,关键是及早治疗及早复位,才能减小症状,缩短恢复时间。
答:你要看看两边是否不一样,就是需要到医院拍片子纠正,复位了,不然拖的时间长就不好弄。
一、肩关节脱位
结构特点:肱骨头大,关节盂小而浅,关节囊松弛,关节囊的前下方又没有韧带及肌肉覆盖,是一薄弱环节,因此遭受外力易向前脱位,后脱位少见。 治疗: 1.挂法—患者坐位,术者站在患侧,用上臂穿过患侧腋下,用手握伤肢前臂下端,使患肢屈肘(手心向下),另一手握住患肢上臂远端使之靠近医者的胸侧,先将患肢轻轻前后摆动:助手胸下部贴靠患者背部,两手握患者两肩(暂不用力)。然后,术者穿过患者腋下的臂用力往外搬,并用胸侧抵挤伤肢肘部,同时握肘的手用力向下拉。形成一股向下方的牵引力。此时,患者必然护痛跳起,助手则用力下按。当感到响声,肱骨头即出,顺力向肩胛盂挂去,即可复位。(盂下脱位多用此法整复) 2.拉法—患者仰卧位,术者站于伤侧,一脚站稳,另一脚(右肩脱位用右脚,左肩脱位用左脚)伸入伤侧腋窝,用脚跟部蹬其腋部;两手握伤肢腕部,伤肢外展约45度,沿伤肢纵轴用力拉;在这种情况下,将伤肢逐渐内收,同时脚跟用力略向外蹬腋部,使肱骨头进入关节内。肱骨头脱至喙突下或锁骨下时,常用此法。 若此法复位不成功,则可能是被肱二头肌腱所阻碍。此时,可将上臂向外转动,使肱骨头绕过肱二头肌腱,然后再如上法进行整复。当听到复位的滑动响声时,即表示复位成功。复位成功后,“方肩膀”畸形立即消失;伤侧上臂能贴近胸膛,伤侧手可摸到对侧肩部。
二、肩锁关节脱位
结构特点:
由肩胛骨肩峰的关节面与锁骨肩峰端的关节面组成。关节囊紧张,有肩锁关节韧带、喙突韧带、喙肩韧带与肩胛横韧带等加强。关节活动范围小。
治疗:
整复—患肢肘屈90度,术者一手握伤肢肘部用力向上推送;另一手按压锁骨远端,即可复位。但若立刻松手停止按、推,则脱位又出现,需要在固定后才能松手。
三、胸锁关节脱位 结构特点:
胸锁关节是上肢带与躯干骨相连的唯一关节。由胸骨的锁骨切迹与锁骨内端组成。关节腔内有关节盘。关节周围有胸锁韧带、肋锁韧带与锁骨间韧带加强关节囊的作用。
治疗:
整复—伤后5-7日内复位比较容易。前脱位时常用搬法和按法:患者坐位,助手位于患者背后,两手握双肩向后上方搬拉,同时用一膝于患者两肩胛骨之间,向前顶。术者用手推按锁骨的胸骨端:若为前上脱位,则向下推按;若为前下脱位,则向后上推按。复位不困难,但松手后,又容易脱开,必须在推按下进行固定。
四、肘关节脱位
结构特点:
肘关节是肱绕关节、肱尺关节和尺绕关节的总称。这三个关节共同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此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增厚,分别形成绕侧副韧带和尺侧副韧带。肘关节的屈伸功能,由肱尺和肱绕关节来完成,因而脱位也主要发生在这两个关节。
治疗:肘关节向后脱位整复方法。
(1) 一人整复法—术者左手(以右肘脱位为例)握伤肢尺桡骨远端,并使伤肢呈旋后位,再顺伤臂姿势用力牵拉(须按重叠程度用力)。同时,术者右手第二、三指扣住鹰咀端向远端用力拉;另外,用拇指或“虎口”顶住肱骨下端前侧用力向后上方推挤,即可复位。然后,一手捏住肘关节,一手握住前臂施以搬法,即将它被动伸屈二、三次,如伸屈不受阻,手指可摸及伤侧肩部,表示复位完全成功。
(2) 二人进行法—助手站在患者背侧,用双手握伤肢上臂与术者反向用力拉。 此外,肘关节后外脱位,先矫正向外脱位,使其变为后上脱位,然后再按后上脱位进行整复。纠正向外脱位时,需要三人进行,助手两人分别握上臂和腕部,顺势轻轻对抗牵拉,术者的一手放在内上髁处,一手在肘外侧的桡骨近端,对向用力推挤。如果是单纯向外脱位,亦可采用此法进行整复。
五、小儿桡骨头脱位
症状诊断:
典型外伤史。肘部疼痛,不能屈肘举臂。伤肘保持伸直位,前臂略有旋前畸形,旋后活动受限。伤肘多数不肿,其外侧有压痛,其前方可摸到脱出的桡骨头。
治疗:
家长抱患儿于坐位。术者坐其对面,一手握伤肘,用拇指捏压脱出的桡骨头;同时另一手握伤肢腕部,首先牵拉,前臂逐步转变为旋后位,略内收伤肘,再屈曲肘关节。此时,医者手部可有桡骨头复位感或可听到复位声响,复位即告成功,疼痛立即消失,患儿便能上举上肢。
六、髋关节脱位
结构特点:
髋关节由半圆形的股骨头与髋臼构成。髋臼窝深,关节囊坚厚,其外面有数条坚强的韧带和丰厚的肌肉保护,故髋关节是人体活动关节中最稳定的关节,其脱位也较肩、肘等关节少见。
原因与分类:
髋关节脱位多为间接外力所致,分为后脱位及前脱位。 当髋关节屈曲在90°时,大腿内收,股骨头只有一半在髋臼内,另一半仅为后部的关节囊及韧带所保护。此时,如有强大外力使股骨向后冲撞,关节囊后部就可能破裂,撕断旋股内动脉和圆韧带(韧带内有营养股骨头的血管),髋关节外旋肌如闭孔内肌、上下孖肌、闭孔外肌、梨状肌等也被挫伤,甚至部分撕裂,造成向后脱位。 另外,弯腰工作时如有强大外力突然作用于骶髂部,使骨盆向前冲击,也可能引起向后脱位,有时甚至合并坐骨神经牵拉伤及髋臼边缘骨折。 当髋和膝关节屈曲,大腿过度外展或外旋时,强大的外力作用于股骨远端,并沿其纵轴向髋部传递,股骨头即可在关节囊前方穿破脱出。股骨头脱至闭孔处者,称闭孔型脱位。股骨头脱至耻骨处,称耻骨型脱位。 有时,大腿在外展的情况下外力冲击臀部,也可能引起髋关节前脱位。 诊断: 后脱位时,伤肢不能承重步行和仰卧,患肢缩短,畸形明显。 前脱位时腹股沟下或会阴部明显肿胀,外观畸形。患者均有典型的受伤史。局部疼痛。 摸诊时,局部触痛。前脱位时,可摸到大转子移至髋臼内侧或内下方,而髋外侧变平。前脱位的耻骨型,可在腹股沟下摸到股骨头。坐骨型,则可在会阴部摸到股骨头。
治疗:
1.用“?”型法:(以左髋关节后脱为例)—患者仰卧于木板,用宽布带将骨盆固定于木板上(或由助手按压两侧髂嵴);术者左手握住伤肢小腿下端,右手握住伤肢上端后侧。(1)使伤肢的髋、膝关节均屈曲至90°、大腿内收和内旋(2)沿伤肢大腿纵轴牵引,同时用力屈曲髋、膝关节;(3)右手更换位置,改为扶住伤肢膝关节内侧,使大腿外展,外旋;(4)将整个伤肢逐渐伸直。当听到股骨头滑入髋臼的“卡塔”声,复位即告成功。
2.拉、挂法:患者坐位,膝屈90°,用宽布带固定骨盆,由助手抱住患者腰部。术者坐于患者对面,双脚十字交叉,夹顶患者小腿下段;同时,以双手抱握腘窝部用力向前上拉,后脱位时逐渐把大腿拉向外展位,前脱位时逐渐把大腿拉向内收位;感到骨滑动声时,立刻转动大腿,使股骨内旋或外旋,即刻松劲,使股骨头回入髋臼。若畸形即刻消失,并可作髋关节的各种被动活动,表明整复成功。此法对肌肉不丰满的患者,较易奏效。
3.拉、推法:(适用于髋关节前脱位)患者坐位,用布带将患者的腰腹和骨盆固定在椅子(卧位时,固定在床上)。助手握伤腿膝部,沿大腿外展的方向牵拉。医者两手重叠将股骨头由内向外推,使之回臼;同时,助手将大腿轻微内收并施转摇晃。当听到复位响声,说明整复成功。肌肉不发达的患者,较易成功。
标签:脱臼,关节脱位,治疗手法
copyright © 2012-2024 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