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低收入国家机动车使用率的迅猛增加,颅脑损伤的发病率亦迅速增加。据统计,我国颅脑损伤的发病率为每年100-200/10万人。颅脑损伤患者常遗留较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本文就常见的并发症及后遗症作一简述。
答:你好,你这个是瘀血头痛引起的。
一、并发症:
1.颅骨骨髓炎:多因开放性颅脑外伤所致,临床上分为急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两个阶段,急性期多表现为发热和局部头皮水肿、触痛、化脓等局部反应;慢性期表现为经久不愈的窦道,反复破溃排脓。该症早期诊断困难,当出现上述急性期的症状时应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分泌物细菌培养、颅骨X线、CT、磁共振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该并发症一旦明确,需要手术清创、去除感染的颅骨,静脉使用抗生素至少4-6周。
2.脑膜、脑炎:多见于开放性颅脑损伤或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的患者。临床表现和一般的化脓性脑膜炎相似,可出现高热、头痛、颈抵抗、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波及脑室时可引起脑室积脓。诊断上主要依赖于脑脊液的生化、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查。该症的治疗,在病原菌明确之前,应根据临床资料作出病源判断,尽快开始经验性使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广谱抗生素;病原菌明确后,应调整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严重感染患者需同时行腰大池外引流或脑室外引流。此外,如果存在明确的感染因素,如脑脊液漏、颅内异物等,应创造条件尽快修补漏口、去除颅内异物。
3.脑脓肿:多见于碎骨片或异物留存于脑内时,发生时间可在伤后数周至数年,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感染期的发热、脓肿形成后的颅高压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治疗上可根据脓肿部位、大小及临床表现选择药物保守治疗、脓肿切除或穿刺引流,术后仍需坚持抗感染治疗1-2个月。
4.脑脊液漏:指脑外伤后脑脊液从鼻腔、外耳道、口腔、眼角或开放性创口流出,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可继发颅内感染,多发生于颅底骨折患者。临床表现为脑脊液从鼻腔或外耳道流出,多在伤后即刻发生,也可在伤后数日或数月后发生,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及临床表现,CT和磁共振可为定位诊断提供依据。早期应首选保守治疗,具体措施包括卧床、头部轻度抬高、避免咳嗽、保持大便通畅、腰大池外引流等,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多数经非手术治疗可自愈;病史持续1个月以上仍未愈者,建议手术修补漏口。
5.脑积水:大多数因为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蛛网膜与软脑膜粘连,造成脑脊液循环和吸收障碍,或脑室穿通伤、血肿破入脑室堵塞室间孔、导水管或第四脑室,或因去骨瓣减压术后,脑严重膨出、移位,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临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脑积水多于伤后2周内发生,病情凶险,颅内压增高显著,死亡率高;慢性脑积水多于伤后3-6周,或伤后6-12个月出现,主要表现为痴呆、步态不稳、反应迟钝和行为异常,亦有表现为颅高压者。CT和磁共振可明确诊断。脑积水一旦明确,应及早进行分流手术。
6.外伤性动脉瘤:临床少见,见于钝性和穿通性颅脑损伤,多数为假性动脉瘤,因瘤壁脆弱易破裂,死亡率较高。临床多表现为迟发型的颅内血肿、反复鼻出血、进展性神经麻痹等症状。对于高度怀疑为外伤性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应尽快行头颅CTA或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该症一旦明确,须积极治疗。颅底动脉瘤推荐首选介入栓塞治疗,周围血管动脉瘤建议手术夹闭。
7.外伤性颈内动脉动静脉瘘:是指位于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受到外力作用后破裂而与静脉相通,形成动静脉瘘。多见于颅底骨折。临床表现为眶部疼痛、搏动性突眼、颅内杂音、球结膜水肿、眼球运动障碍、鼻出血、视力下降、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确诊有赖于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治疗首选血管内介入治疗。
8.颅神经损伤:多见于颅底骨折,也见于严重的颅高压和外伤后脑膜炎。临床上以嗅神经损伤(嗅觉减退或丧失)最常见,其次为视神经损伤(视力下降或失明)、动眼神经损伤(瞳孔散大、眼球固定、眼睑不能上提)、外展神经损伤(眼球外展受限、复视)、面听神经损伤(周围性面瘫、听力下降和失聪)等。确诊需综合明确的外伤史、受伤机制、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
9.颅内积气:多见于颅底骨折,可合并脑脊液漏,少量颅内积气可不引起临床症状,大量颅内积气可引起头痛、进行性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等神经功能障碍,CT可明确诊断。治疗以预防颅内感染、控制颅高压为主,必要时手术排除颅内积气。
10.低颅压症:发生机制为外伤后脑血管痉挛,使脑脊液分泌减少,亦可继发于脑脊液漏、休克、严重的脱水等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多在伤后1-2小时或2-3天,疼痛部位多在前额和后枕部,平卧位或头低位头痛可见减轻为其特征性表现,其它症状尚有眩晕、恶性、呕吐、畏光、颈强直等。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腰穿测压。治疗以平卧或头低位卧床、增加液体摄入等保守治疗为主。
二、后遗症:
1.颅骨缺损:常见于开放性颅脑损伤或火器穿透伤、粉碎性或凹陷性骨折无法复位者、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小儿颅骨骨折。缺损面积小于3cm2者多无临床症状;大于3cm2者可产生头痛、头晕、易怒、恐惧、影响美观等。缺损面积小于3cm2如果不影响美观可不作处理;缺损面积大于3cm2或面积虽小于3cm2但影响美观者应行颅骨修补术;目前常用的修补材料为钛网,修补时间建议在伤后或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左右进行,感染伤口建议延迟至伤口愈合半年以上进行手术。
2.外伤性癫痫:指颅脑损伤后造成的癫痫发作,发生率为4.4-53%,各型颅脑损伤均可引起,伤情越重,并发癫痫的几率越大。伤后24小时以内发生的称为即发性癫痫,伤后1周内发生的称为早发性癫痫,伤后1周后发生的称为迟发型癫痫。根据明确的脑外伤史、癫痫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诊断即可明确。治疗以抗癫痫药物为主,常用的药物有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托吡酯等。在癫痫完全控制2年后,脑电图提示无异常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逐步停药。难治性癫痫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有癫痫灶切除、自主神经刺激术等。
3.脑外伤综合征:指的是颅脑损伤后,部分患者在急性创伤恢复后,仍有许多症状如头痛、头晕等不能消除,但神经系统检查却无客观发现,影像学检查亦无异常,上述症状经过长期治疗仍迁延不愈。发生机制可能是在轻微脑损伤的基础上,再加上患者的身心因素与社会因素造成的。该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以头痛、头晕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其它的症状有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易激动、耳鸣、心悸、多汗、性功能低下等。有明确的外伤史且存在上述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虽经治疗,但病程仍迁延达3个月以上,可考虑该症的诊断。治疗上应采取综合性治疗,具体方案有对症治疗;让患者消除顾虑,树立信心,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适当锻炼等,让患者尽快融入到正常的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中。
4.认知障碍:指脑外伤后感觉、记忆、注意、推理、反应和执行能力下降。轻型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可在一定时间内恢复,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可影响终生。对于认知障碍的诊断主要依靠有效的心理评估。治疗上无特效方法,常用的康复方法有药物治疗、认知行为锻炼、加强教育、调整环境和生活方式等。
标签:颅脑外伤,头痛,头颅外伤
copyright © 2012-2024 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