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个发病突然、死亡率极高的脑出血类型,结局最让患者家属感到追悔莫及。其实,如果能早期识别一些症状,争取到更多的救治时间,不仅可以保住生命,而且多数可以完全恢复、回归社会和家庭。
一、发病前表现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前可以没有任何表现,如果有症状的话,多半是因“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引起的压迫症状,如偏头痛或眼肌麻痹(眼球运动障碍)等。
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原因不同,所以发病前不一定有高血压,发病时血压也不一定很高。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时,往往伴有一些诱发因素,如体力活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用力咳嗽、用力排便、饮酒后激动、突然跌倒、性生活等,在这些情况下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血压波动。
二、发病时表现
1、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绝大多数为突然起病,突发性头痛。头痛剧烈,经常被描述为“这辈子从未经历过的头痛”!
头痛开始局限于一个部位,以后很快波及全头部,并可延及颈项部及背部疼痛,有的还可出现下肢的疼痛。这是因为血液沿着蛛网膜下腔扩散,对脑脊髓膜和脊神经构成刺激的缘故。
2、颈项强直
由于出血波及之处主要在蛛网膜下腔,所以脑膜刺激现象比较明显,除了剧烈头痛,还常常出现颈项强直。这是由于支配颈部肌群的神经受到刺激后,引起的颈部肌肉发生痉挛性收缩和疼痛,颈部僵直,活动受限,被动屈曲颈部时有阻抗感,下颌(下巴)不能贴近胸部。
3、伴随症状
★与头痛伴随的主要是恶心呕吐,一些病人因头痛剧烈而烦躁不安;
★大脑半球表面的出血可以引起抽搐;
★颅脑底部的出血可以出现脑神经损害,而有眼肌麻痹、复视等表现;
★如果出血量较大,病人可以迅速出现意识障碍,轻者神志模糊,重者昏迷。
★由于出血很少破入脑实质,所以偏瘫等局限性脑损害的症状较少见。
4、老年人发病的识别注意点
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年人,由于老年性脑萎缩使得蛛网膜下腔容积较大,加上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头痛不明显,甚至没有头痛症状,相反倒容易出现突然发生嗜睡、意识模糊甚至精神障碍;少数病人伴有血压下降,貌似“休克”,容易引起漏诊。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约30%左右,多见于动脉瘤破裂后出血量较大导致昏迷者。有的病人出血后病情渐趋稳定,以后又因再出血而死亡。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症状—脑血管痉挛
急性血管痉挛: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立即出现,持续时间短,多在24h内缓解,国外学者动物实验证明当向动物颈部蛛网膜下腔注入新鲜血液时,即出现Willis动脉环及其分支的急性双侧弥漫性血管痉挛。3min内痉挛最为明显,多数持续在30min以内,少数可达数小时之久。并且第2次出血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常常比第1次更强烈而持久。
迟发性血管痉挛:多在蛛网膜下腔出血3天后发生,最常见于出血后第5~10天,一般在4天~3周,可持续2周左右,绝大多数于1个月内血管管径恢复正常,少数也有达数月之久。
③发生部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之脑血管痉挛可发生于颅内动脉的各个部位,但以Willis环动脉及其分支最为常见。过去认为脑血管痉挛主要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随着MRA、DSA的广泛应用,发现椎-基底动脉的脑血管痉挛也不少见。血管痉挛范围与动脉瘤部位有密切关系。常见的动脉瘤部位有前交通动脉瘤、颈内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大脑前动脉瘤、椎-基底动脉瘤、多发性动脉瘤等。
④临床表现:脑血管痉挛致脑缺血梗死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经治疗或休息好转后出现恶化或进行性加重;意识障碍与脑血管痉挛关系密切,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为昏迷→清醒→再昏迷的病程;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出现头痛加重等颅内压升高症状;腰穿证实无新鲜出血;脑CT扫描没有发现新鲜出血高密度影。多数患者表现病情发展缓慢,经数小时或数天逐渐出现较重神经障碍体征,可伴或不伴有意识变化,极少数患者亦可急性起病,迅速发展。
标签:蛛网膜下腔出血
小孩18个月,摔了一跤,左侧脑袋受力,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事发一个多小时以后右侧胳膊,
1弥漫性脑损伤,2创伤性脑疝,3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脑室出血,5骨盆骨折,(左侧耻骨下
我半年前得了蛛网膜下腔出血,现在已经半年了,现在有时血压忽高忽低,高时头晕,不敢动。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从出血开始算起两个月,能下床走路,可以伺候月子吗?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深昏迷一个月,是否有醒的可能!
copyright © 2012-2024 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