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中医妇科病名。如果是月经推迟超过两周以上的延迟不调出血,在中医上一般也是认为是崩漏的一种,叫做“经崩”、“经漏”。而崩漏是什么意思呢?
崩漏是什么意思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
引起崩漏的原因
素体阳盛,或感受热邪,或肝郁化火,阴虚精亏,虚热内扰,血热妄行;
素体脾虚,饮食劳倦,损伤脾气,统摄无权;
情志不舒,或感受寒湿,瘀血凝滞,血不循经;
早婚早育、多产房劳、久病伤肾,封藏不固等引起。
崩漏的常见证型
① 阴虚血热型崩漏。证见经来无期,淋漓不断或骤然量多,血色深红,潮热,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或失眠,烦躁,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凉血固经,方用清热固经汤等。
②肝郁血热型崩漏。证见经乱无期,时漏时崩,色深红质稠,烦躁易怒,乳胀,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开郁止血,方用丹栀逍遥丸等。
③脾虚气陷型崩漏。证见忽然崩下或淋漓不断,血色淡质稀,面色不华,气短无力 ,食少胸闷 ,心悸,或便溏,舌淡,脉虚弱。治宜补气摄血,方用固本止崩汤、归脾汤等。
④血瘀阻滞型崩漏 。 证见经血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 ,血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瘀块排出痛减,舌暗红有瘀点,脉沉涩。治宜活血祛瘀,止血,方用桃红四物汤等。
⑤肾虚不固型崩漏。证见出血量少,淋漓不止,或突然下血量多,色淡红或紫暗,腰脊酸软 ,小腹空坠 ,或失眠盗汗 ,烦热,或畏寒,便溏,舌红或淡,脉细数或沉弱。
崩漏的注意事项
漏患者要注意经期保健,经前、经期不能人冷水中工作不宜过累或负重。尤其在经血多时,还要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忌性生活,保证洁具卫生。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饮食调理得当,荤素搭配,容易消化。
辨证论治
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塞流即是止血
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点。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成瘀。塞流之药可酌用十灰散、云南白药、紫地宁血散等。
澄源即是求因治本
崩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引起崩漏的具体原因,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塞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进行的。
复旧即是调理善后
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历代诸家都认为崩漏之后应调理脾胃,化生气血,使之康复。近代研究指出,补益肾气,重建月经周期,才能使崩漏得到彻底的治疗。“经水出诸肾”,肾气盛,月事才能以时下,对青春期、育龄期的虚证患者,补肾调经则更为重要。当然复旧也需兼顾澄源。
总之,塞流、澄源、复旧有分别,又有内在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标签:崩漏
copyright © 2012-2024 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