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预防耳鸣,一般来讲就是要远离噪音源,保持工作环境或者生活环境的安静(但不是那种绝对的安静,绝对安静的环境反而会对耳部产生危害,进一步加重耳鸣)。另外,心情要放松,避免长时间的高压、紧张的状态。一般来讲,耳鸣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下面就和热心医生具体的了解一下。
答:你好!这种情况首先需要到耳鼻喉科进行检查,看是否有耳膜的问题 如果没有问题,建议口服一些健脑补肾丸。
1、根除病因
上文已经讲到,大部分耳鸣是由其它疾病继发的一种症状,因此治疗引起耳鸣的原发病,就能彻底根治耳鸣。
2、服用药物
服用精神神经类药物、血管扩张药、钙离子拮抗剂、耳鸣抑制药、减轻耳鸣影响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等,这些药物都能减轻甚至治疗耳鸣。
3、掩蔽治疗
应用耳鸣治疗仪、耳鸣掩蔽器、纯音测听仪或者助听器进行。而患者在睡眠的时候也可以播放轻音乐等声音进行耳鸣的掩蔽。
4、习服训练
目的是使病人对耳鸣适应和习惯,从而减轻耳鸣程度,解除耳鸣对病人所造成的身心障碍。该疗法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适用于长期、严重的耳鸣患者,主要包括咨询和声治疗。
5、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分为三个阶段:
北京福寿堂中医是研究治疗脑鸣疾病专科,经过大量治愈患者研究得出“清脑通鸣疗法” 中药药物根治脑鸣疾病。
第一阶段-药物治疗通络解毒、养血化瘀、滋阴补气、淳香开窍使病情得以控制症状减轻。
第二阶段-药物针对性的,行气开窍,改善脑部供血、增强代谢功能,提高毛细胞兴奋性,打通血液循环障碍,辨证治疗脑鸣。
第三阶段-营养修复再生细胞,激活神经,使细胞得以修复再生。
对耳鸣症状的减缓和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神经性耳鸣,即原因不明性耳鸣,因找不到病因,治疗效果未必明显。有些耳鸣甚至可能长伴患者一生,也有可能会在某一天消失。因此患者要调节自己的心理,去接受耳鸣、适应耳鸣。切记不要有病乱投医、乱服药,过度服药、滥用药物不但不能治愈耳鸣,反而会加重耳鸣的症状。在饮食方面,切记过度油腻、煎炸、辛辣的食物。睡眠时间要适度,不能过短、也不宜过长,保持适度的锻炼,对耳鸣的治疗和减缓也会有所帮助。
耳鸣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应积极的预防和治疗耳鸣。那有哪些药膳食疗方可以有效的治疗耳鸣呢?
1、芦根鸭块汤:
鸭肉250克,冬瓜100克,新鲜茅根100克(干茅根50克),茅根加水煮成汤,煮20分钟左右,鸭肉切块同煮,快熟时加入冬瓜块,再加葱姜、料酒等,再煮片刻,调味即可。气血双亏临床主要表现:年老体弱或中年气血亏损,见头晕、乏力、手脚冷、多梦,耳鸣,脉沉细无力。
治疗原则:双补气血。药膳治疗可用。
2、白茯苓粥:
白茯苓15克,粳米100克,味精、食盐胡椒粉各适量。粳米淘洗干净,加茯苓粥,放铝锅内加水适量,置火上,先用武火烧开,后移文火上,煎熬至米烂,再放入味精、食盐、胡椒粉即成。当正餐饭吃,常服有效。
3、香菇木耳淡菜汤:
香菇15克,淡菜30克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半小时,再放入木耳10克煮沸10分钟,加调味品后佐膳食用。
4、糯米酒煮鸡汤:
母鸡1只(整净,切块)、生姜30克,糯米酒250毫升。生姜剁碎,锅内入少许油,爆透鸡块及生姜,下糯米酒煮约5分钟,再加入红糖少许及水约500毫升,煮至鸡熟,吃肉饮汤,常吃有效。
5、十全大补汤:
红参10克,炙黄芪10克,肉桂3克,炒白术10克,炒川芎6克,当归15克,酒白芍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墨鱼50克,猪肉500克,猪肚50克,生姜30克,猪杂骨、葱、料酒、花椒、食盐、味精各适量。将以上中药装入洗净纱布袋内,扎口备用。猪肉、墨鱼、猪肚洗净;猪杂骨洗净,捶破;生姜拍破备用。猪肉、墨鱼、猪肚、猪杂骨、药袋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生姜、花椒、料酒、食盐,置武火上烧沸,后用文煨炖,待猪肉熟烂时,捞起切条,再放入汤中。捞出药袋不用。将汤和肉装入碗内后,加少许味精,食肉喝汤,早晚各吃1碗,每天2次。
临床主要表现:腰酸腿软、阳痿遗精、眩晕耳鸣、小便频数,舌淡,脉沉细无力。
治疗原则:补肾填精。药膳可用:
6、银耳鹿胶汤:
银耳30克,鹿角胶10克。银耳放砂锅内,加水适量,待木耳熟透后,加入鹿角胶,使之熔化、和匀,熬熟烂,加冰糖少许调味即成。
7、黑芝麻山药羹:
黑芝麻50克,山药50克,白糖10克。黑芝麻炒香,研成细粉;山药烘干打成细粉;将黑芝麻粉与山药粉混匀,待用。铝锅内加水300毫升,置武火上烧沸,将黑芝麻和山药粉徐徐加入沸水锅内,同时放入白糖,不断搅拌,煮3—5分钟即成。
8、核桃栗子羹:
核桃仁50克,栗子50克,冰糖10克。核桃去壳留仁,炒香;栗子去皮,炒香,切两瓣,放入铝锅内,加水300毫升,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1小时。冰糖打成悄,放入炒勺内,加水50毫升,置火上熬成糖汁,将糖汁放入核桃栗子羹内,搅匀即成。
标签:耳鸣,噪音,耳聋
copyright © 2012-2024 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