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是一种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导致胃酸、胃酶等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的疾病。当酸碱等成分反流导致食管黏膜破损时就是反流性食管炎。这其实很好理解,你的胃就好像是一个水瓶,食管下括约肌就好像是瓶塞,当你的塞子没有盖紧的时候,水瓶里的东西自然容易随着水瓶摇晃而溢出。和热心医生一起看看反流性食管炎怎样治吧。
答:这有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注意清淡饮食,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紧张。
反流性食管炎如何治疗?
1、西医治疗
内科治疗的目的是减轻反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一般无主诉症状的滑动疝不需治疗。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或因年龄、合并其他疾病及不愿手术者可行内科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可用制酸剂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对胃排空延长可用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吗丁啉)、伊托必利等,H2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药可减少胃酸及蛋白酶分泌。抑酸药物与促动力药物联合应用对部分患者可提高疗效。
2、中医治疗
临床上常分7型辨治。
肝胃不和:症见烧心,反酸,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每因情志因素而发作,胃脘胀闷,连及两胁,善太息,嗳气频频,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方选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加减。中成药有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
肝胃郁热:症见烧心、反酸不止,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痛如烧灼,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嘈杂不适,大便不爽或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治宜清肝泄热,和胃降逆,方选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中成药有加味左金丸。
痰气郁阻:症见咽喉不适,如有物梗阻,吞之不下,甚则咽痛,每因情志不畅而加重,时有烧心反酸,嘈杂不适,或咽痒咳嗽,或痰鸣气喘,或声音嘶哑,纳差,大便不爽。舌淡,苔白或白腻,脉弦滑。治宜开郁化痰,和胃降逆,方选半夏厚朴汤加减。中成药有沉香顺气丸、木香顺气丸。
中虚气逆:症见反酸,泛吐清水,胃脘冷痛、胀满,食欲不振,嗳气,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中健脾,和胃降逆,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中成药有香砂养胃丸、香砂六君片。
胃阴亏虚:症见嘈杂烧心,胸骨后或胃脘部隐痛,口干咽燥,渴不欲饮,五心烦热,乏力,或体瘦,大便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或数。治宜养阴益胃,和中降逆,方选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中成药有阴虚胃痛颗粒、养胃舒胶囊。
气血瘀阻:胸骨后或胃脘部刺痛,偶有烧心反酸,脘腹胀满,或有吐血黑便,嗳气不舒,形体瘦弱,吞咽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弦。治宜理气活血,和胃降逆,方选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味。中成药有血府逐瘀颗粒、元胡止痛片。
寒热错杂:症见胃脘痞塞、疼痛,烧心反酸,嗳气频频,呕吐泄泻。有时既见口苦、口干、口臭、胃中灼热、想吃冷物,大便干燥等胃热症状,又有胃部怕冷、进冷饮或胃部受寒后出现胃部不适、痛、胀等脾寒症状,舌苔白黄相间而腻,脉濡数或沉缓或沉弦。治宜辛开苦降,和胃降逆,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中成药有半夏泻心片(丸)。
3、针刺治疗
(1)体针 主穴为内关,足三里,备穴为肝俞、胃俞、上脘、公孙。
(2)耳针 取神门、胃、食管,中度刺激并留针。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及治法方药
”一、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反流性食管炎隶属于中医“吐酸”“胃脘痛”“噎膈”等范畴,其病位在胃、食管等,与肝、胆、脾关系密切。主因饮食、禀赋及情志不调而诱发本病。
饮食:
① 嗜烟好酒:以中年人居多,烟酒之品入中焦脾胃易化热生湿,湿热交蒸,灼伤胃经。
② 贪食寒凉:脾者喜燥恶湿,寒凉之品误入中焦,伤及阳气,脾阳亏虚无以运化水湿,致湿浊内生,加重脾虚。
禀赋:
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失养,可见脾肾两虚之证。
情志:
① 性情急躁:肝属木,主条达,其气向外而疏泄,急躁易怒可致肝气疏泄太过——木旺乘土(例如暴怒可致气血上冲于头目而致中风)。
② 情志不遂:焦虑、抑郁等情绪易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热——木郁乘土。
上述病因,均可致脾虚失运,
日久脾气下陷,胃失和降,发为本病。
二、治疗思路
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胃食管反流病有两大病理基础:酸反流和胃动力异常。根据反流物性质的不同,我们大致分为三型:酸反流、碱反流和混合型反流。
故治法上,以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思路,通过促进胃动力和抑酸,以和降胃气,调整脏腑功能。这一点和西医治法略有相似之处。但中医治病求本,故重在调整气机升降,调和气血阴阳。
标签:反流性食管炎,胸脯疼,反酸烧心
copyright © 2012-2024 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