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所造成的损伤称为化学灼伤,化学灼伤一般发生在生产事故中或由于设备发生腐蚀、开裂、泄漏等造成的。化学灼伤程度与化学品的性质、接触时间、接触部位等有关。如何在第一时间进行紧急处理。
生命是宝贵的,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在实验室中 遭遇烧烫伤第一时间应该做什么,如何保护自己,保护身边的人,自救和互救技能很重要,今天就和热心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答:你好,处理方法可以的。情况的话考虑感染的可能,这个也有可能是吸收热。你现在继续用药治疗观察一下看看。
壹
高温矿渣烧伤处理援救方案
☑ 立即将伤员救出烧伤现场。
☑ 迅速熄灭被烧着的衣服鞋帽,并脱掉烧坏的衣物。
☑ 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创面3-5分钟,如口内和鼻腔内进入火灰,要立即漱口和清理,如眼内有矿灰要用植物油或石蜡油棉签蘸去颗粒。
☑ 视伤情需送医院治疗的,要立即由专人护送,用干净的布覆盖创面,以防途中发生意外。
贰
磷:磷及磷的化合物在空气中极易燃烧,氧化成五氧化二磷。伤面在白天能冒烟。夜晚可有磷光。这是磷在皮肤上继续燃烧之故。
☑ 急救处理的原则是灭火除磷、然后用有关液体包扎。如磷仍在皮肤上燃烧,应迅速灭火,用大量清水冲洗。
☑ 冲洗后,可在暗处观察,如有发光处,用小镊子夹剔除去,然后用浸透l%的硫酸铜纱布敷盖局部,以使残留磷生成黑色的二磷化三铜,然后再冲去。
☑ 一般烧伤多用油纱布局部包扎,但在磷伤时应禁用。因磷易溶于油类,促使机体吸收而造成全身中毒,而改用2.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两小时后,再用干纱布包扎。
叁
强碱类:强碱类如苛性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石灰等。强碱对组织的破坏力比强酸重,因其渗透性较强,深入组织使细胞脱水,溶解组织蛋白,形成强碱蛋白化合物而使伤面加深。
☑ 皮肤接触到强碱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水冲洗皮肤或紧急冲淋器下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给予医疗护理。
☑ 眼睛接触到强碱时,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 意外食入强碱后,漱口,不要催吐,在食入后几分钟内,可饮用一小杯水,立即给予医疗医护。
肆
强酸类:烧伤原理
强酸类如盐酸、硫酸、硝酸、王水(盐酸和硝酸)。
酸与皮肤接触,立即引起组织蛋白的凝固使组织脱水,形成厚痂。厚痂的形成可以防止酸液继续向深层组织浸透,减少损害,对伤员健康极为有利。如现场处理及时,一般不会造成深度烧伤。更重要的是注意眼睛,盐酸、石炭酸的烧伤,创面呈白色或灰黄色;硫酸的创面呈棕褐色;碳酸的创面呈黄色。
急救措施
一般烧伤处理
☑ 如果接触量小,根据经验最有效的方法是先用抹布快速擦拭然后再水冲;如果大量酸喷溅到身上就必须用大量水流连续冲洗至少15分钟了,把冲洗下沾有硫酸的衣鞋等迅速脱掉,直冲洗到硫酸痕迹消失为止。
☑不论哪个部位,都只能用大量水冲洗,不能用弱碱性溶液之类的东西来中和硫酸,防止进一步烧伤。
☑ 如烧伤过重,范围大时,可能引起脉搏加速盗汗、虚脱之类的危急症,这时患者必须仰卧(背朝下躺着)全身保温,防止出现其他病症,并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硫酸溅到眼睛里
☑ 不管溅入眼内的硫酸浓度如何和硫酸量的多少,必须用大量流水(没有压力),眼皮撑开或眼皮翻开的情况下连续冲洗15分钟,要把眼皮和眼球的所有地方全部用水仔细冲洗,冲洗后立即送医院。
吸入硫酸蒸气
☑ 当吸入大量的发烟硫酸或高温硫酸所产生的酸雾或蒸汽时,要立即离开污染现场。如已昏迷和发生呼吸困难时,既要立即使其仰卧,并迅速送往医院急救。
误食硫酸
☑ 即使喝下很稀的硫酸也会引起口、咽喉、食道和胃的烧伤。如喝下稀硫酸,可设法使其呕吐,吐出后再多喝水慢慢缓解之。
☑ 如喝下浓硫酸,切勿使患者吐出,应立即使用大量清水漱口,让其多喝水待喝饱后设法使其吐出,然后再多喝水,要尽快送往医院治疗。
化学烧伤事故的预防
1、最重要的是保护好眼睛!在化学实验室里或与危险化学品接触的现场应该一直佩戴护目镜(平光玻璃或有机玻璃眼镜),防止眼睛受刺激性气体熏染,防止任何化学药品特别是强酸、强碱、玻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
2、禁止用手直接取用任何化学药品,使用危险化学品时除用药匙、量器外必须配戴橡皮手套,实验后马上清洗仪器用具,立即用肥皂水洗手。
3、尽量避免吸入任何有毒药品和溶剂蒸汽。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时,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通风橱开启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并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
4、严禁在酸性介质中使用氰化物。
5、禁止冒险品尝药品试剂,不得用鼻子直接嗅气体,而是用手向鼻孔扇入少量气体。
6、不要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擦洗溅在皮肤上的药品,这种做法反而增加皮肤对药品的吸收速度。
7、实验室里禁止吸烟、进食,禁止赤膊、穿拖鞋。
8、在工作现场配备急需的急救设备。
9、有计划的进行逃生、自救、互救、急救的演练。
通过这期的介绍,想必大家对化学烧伤的急救措施有了一定的了解。俗话说得好 “安全不是口头禅,时时事事记心间 ”,归根结底还是要防患于未然,做好个人防护,规避实验风险。
标签:化学物质,灼伤,化学烧伤
copyright © 2012-2024 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