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满月的宝宝出现腹胀、阵发性哭闹、吐奶、打嗝等现象,很多家长误认为是宝宝消化不良,便四处寻医问药,希望医生给宝宝吃一些药来缓解“消化不良”。
答:你好,可以吃一下小儿健脾丸,可以吃一下妈咪爱。
其实宝宝出现这些症状都是很常见的喂养不耐受现象,轻者是正常现象,如哭闹后喂奶、吃奶急造成吞入一些空气所致,经过竖抱拍嗝、腹部按摩即可缓解;严重者可能是由于宝宝对母乳或奶粉中的营养成分发生不耐受所致,如乳母为了下奶,摄入了大量高脂高蛋白质食物,造成宝宝消化道对母乳中的大量乳糖、脂肪和蛋白质发生不耐受;还有的原因是宝宝对母乳或奶粉中含有异种蛋白质过敏所致,常同时伴有面部湿疹、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因此,当宝宝出现上述症状,请不要给宝宝乱用药,而是仔细分析有无上述情况,对上述可能的情况加以防范,宝宝的上述症状会逐渐改善。
如果有人问我在门诊上儿科病什么类型最多见,我肯定毫不犹豫的说是消化不良。小儿消化不良太多见了,尤其是从中医角度讲很多孩子的感冒、咳嗽发烧、夜间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疾病其实都和消化系统有关系,也就是老百姓常常说的——脾虚食积。
小儿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五脏的功能往往不是特别完善,另外还有些孩子先天不足和后天喂养失调也都可以导致脏器虚弱。比如常常有家长向我反映“孩子总是感冒”“咳嗽总是好不了”“长期便秘”“经常腹泻”等等问题主要反应的就是肺脾不足,从中医五行来看脾土生肺金,所以归根到底就是脾虚。
脾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不仅仅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对于小儿来说脾虚意味着成长发育缓慢或者免疫力底下。当我提到孩子脾虚的时候很多家长不认可。他们往往反映孩子挺能吃的,有时候刚上小学的小孩吃的快赶上大人的食量了。我告诉这些家长不要弄混了中医的脾胃的概念。中医的胃是管饮食受纳的,也就是说孩子“能不能吃”反应的是胃的功能,但吃的“能不能消化”“能不能长得壮”就反映的是脾的功能。很多时候平时脾虚的孩子一旦一顿饭吃的过多,或者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就很容易出现“脾虚食积”。
当家长认识到孩子这么重要的脏器虚弱了,往往很焦虑。就开始希望大夫开点药或者打个针什么的治好脾虚。一般来讲,脾虚食积里面的食积相对好治一些,无论通过消食化积的药物,还是通过针刺小儿四缝穴(除大拇指外四个手指中节缝纹处)都可以较快见效。但是脾虚一般治疗的周期就比较长。特别需要的是家长的精心喂养。也就是说的吃饭要比吃药重要。
一般脾虚的孩子吃饭,肉食不能太多,因为不好消化。如果担心营养不足可以在孩子食物中稍微加一些肉松。糯米制品,奶油类,巧克力类的甜食尽量在调理期间不要吃。另外油炸类的,腌制食品也不适合调理期间食用。孩子在调理期间要多喝粥类,门诊上我常常让家长把小米面用铁锅炒熟,用这种熟了的米面熬粥最好。因为熟了的米面中都是短链淀粉比生米面中的长链淀粉更容易吸收。
脾虚容易上火的孩子我一般建议多吃白萝卜,白萝卜有促消化,通肺气的功能。特别是常常上火咳嗽舌苔黄腻的孩子可以每天晚上多吃一些。有些家长就向我诉苦说,这个东西孩子嫌味道不好,吃不下。我就让家长把萝卜和雪梨在一起煮熟了,让孩子吃。也可以用开水焯一下萝卜,再用冷水浸泡半小时。这时候萝卜的味道就很淡,可以用点糖醋凉拌来吃。有时候也可以把这种开水焯过的萝卜用水果汁凉拌,就成了各种水果味道,孩子可以坚持吃几天。
夏天快到了,脾虚的孩子不建议吃冷饮,以防损伤脾胃阳气。可以没事了喝些绿豆汤,酸梅汤来解暑。我见到有些家长给孩子买过茯苓饼这种食品,茯苓确实是不错的健脾祛湿的好药材。但是我发现茯苓饼往往内馅都是很多很甜的果脯。所以我建议家长可以在药店或者大超市买来茯苓粉掺到面里自己给孩子做点小煎饼或者小饼干。去年特别火的猴菇饼干其实就是饼干里面加了20%左右的猴菇粉。猴头菇和茯苓均为一种菌类,猴菇补益效果比茯苓强一些,茯苓祛湿效果强一些。可以根据孩子体质来调理。
总之就像我给一位家长交代的一样,养小孩不仅仅是要花钱,更重要的是要花心血和精力。以后我会整理出更多的关于孩子中医养生保健的相关知识奉献给大家,如果你感兴趣,就让更多人关注我吧。
标签:婴儿消化不良,小儿消化不良
copyright © 2012-2024 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19